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人物特写 > 正文
    购物车
    0

    什么是“西畴精神”?这8位西畴人用行动告诉你

    信息发布者:CW16136
    2019-03-16 19:55:37    来源:网络   转载

    “西畴精神”是什么?是在什么条件下产生的?“西畴精神”的生动实践又是怎样的?


    在“西畴精神”进贫困地区巡讲活动走进昭通、怒江、保山等地之际,云南扶贫热线将8位宣讲团成员的事迹一一呈现,让大家通过手机屏幕也能感受“西畴精神”所蕴含的强大正能量。


    西畴精神”是怎样产生的


    郑清宽 | 西畴县原县委书记


    1990年,省上号召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我们就从加强农田建设解善生存条件入手,把蚌谷乡摸石谷作为试点,采取先搞试点,再全面推广的办法,发动群众点响了摸石谷开山炸石、垒土造地的第一炮!历时105天共建成360多亩三保台地,秋收时包谷增产四倍,烤烟亩产纯收入超千元!


    为让全县群众进一步克服等靠要的思想,西畴县委在认真总结摸石谷的做法后,号召全县人民要发扬他们“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精神,出台政策鼓励群众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县掀起炸石造地的高潮。


    1995年,云南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把西畴炸石造地大搞农田建设的点作为会议参观交流的现场,总结会上,省委领导说:“西畴‘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这四句话体现的是‘西畴精神’。”号召全省学习“西畴精神”,走蚌谷之路,正式把西畴的四句口号上升为“西畴精神”。



    打通最后一公里


    李华明 | 西畴县岩头村村民小组长   


    我们村是一个只有15户人家的小山村,村子“”在悬崖峭壁之上,由于不通公路,有说不完的难处。


    就在1997年,进岩头村还有最后1公里路被一座悬崖挡住了。作为村民小组长,我暗下决心,哪怕砸锅卖铁,也要带着大家把悬崖上的进村道路打通。


    2003年春节刚过,每户集资2800元,缺乏青壮年,老老少少齐上阵!铁锹断了,换;手磨破了,忍;人滚下坡去,爬起来! 


    2007年,我们下决心要把这块硬骨头啃下来。一次,我用一根结实的粗绳子,一头拴在自己腰杆上,另一头拴在大岩子的树桩上,打炮眼。身子吊在半空中,像打秋千一样,晃过去晃过来的,非常害怕。


    历经12年的苦干,2014年1月,岩头村终于修通了最后一公里的进村简易路。接着,县政府出资16万元,群众投工投劳硬化了路面,圆了祖祖辈辈的通路梦。


    现在,全村没有1户建档立卡户!


    小康是干出来的


    刘超仁 | 西畴县江龙村村民


    1999年,我每月有600多块的退休工资,可是全村年人均收入不到300元。怎样才能帮助他们?我萌生了入党的念头,当时我58岁了!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做给群众看。江龙气候适合桔子生长,我动员群众引种桔苗,有8户人家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把桔苗种了下去。最终桔子卖了个好价钱。群众沸腾了,都要跟我们种桔子。现在,江龙村的桔子发展到8个品种1000多亩,远销昆明、越南,全村果农收入上百万元,户均增收上万元。


    如今,全村68户人均纯收入超万元,没有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昔日的“口袋村”甩掉了“贫困帽”,成了远近闻名、令人羡慕的生态村、富裕村、文明村。全村森林覆盖率由1995年的35%提高到80.4%。江龙村已看不到贫困。


    今年,我72岁了!我会带领大家继续干下去!


    病魔和贫穷压不倒我


    谢成芬 | 西畴县海子坝村村民小组长


    我嫁到海子坝时,路不通,电不通,田地少得可怜。村民看我吃得苦,很会过日子,推选我做村小组长。


    我带领乡亲们实施了电改,修建了小水窖,种植了核桃,可是乡亲们过得还是很艰难,主要是公路不通制约了经济发展。


    2008年10月,资金争取、设备租借、劳力分配、购买物资,我抬着风钻机像男人一样打炮眼,和乡亲一起修路。


    这时,我渐渐感到胸部疼痛,体力不支。医生说,我得了乳腺癌中晚期,接受手术治疗能活五年,不做手术随时可能倒下。面对这一切,我更担心的是,修路的资金接不上了,后期工程不干了,我不是全功尽弃了吗?于是,我牙一咬,心一横,毅然离开医院,回到村里接着修路。


    苦干了3年,全长8公里的水泥路全线贯通。我的身体也竟渐渐好了起来,医生说我创造了生命奇迹!


    如今,海子坝路通了、电通了、核桃挂果了,乡亲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我很欣慰,病魔没有压倒我,贫穷没有压倒我!



    绿水青山不是梦


    程敦儒 | 西畴县百汇药材林果种植有限公司董事长


    我是个小学都没毕业的农民,凭着十二分的大胆和不怕苦的干劲,一路顺风顺水。那一年,一把火烧光了我价值近500万元的三七。还清债后,我不甘心,于是重新买回三七红籽。那年,文山三七史上第一次价格暴跌。生活把我逼到了绝路。


    1992年,我和妻子来到把独村的大山上租了500亩荒山开始种树,在窝棚里艰难度日。


    随着把独基地慢慢走上正轨,我开始在基地移栽、培育各种中草药。到2014年,把独的中草药经济效益就达到400多万元。


    20多年前,我开始免费发放各种种苗给周边群众栽。2018年,我又发放了价值30多万元钱的种苗给134户档卡户栽种,还带动周边乡镇400多户档卡户发展中药材种植,并承诺,若他们自己卖不得好价钱,我保底价收购。2019年,我又在我们县的蚌谷乡长箐片区发展了500多亩中药材,吸纳了周边的档卡户到我的药材基地做工。


    现在我年近70岁,我还在干,我还要继续干!



    唱响大山牧歌


    张童林 | 西畴县兴牧牧业公司技术主管


    有一年冬天,家里母猪不会产仔了,而且越养越瘦,最后全死光了。父母省吃俭用攒下的钱,只够交一个人的学费。哥哥流着眼泪撕下满墙的奖状,把读书的机会让给了我。我告诉自己,一定要把技术学回来。


    我从畜牧兽医专业毕业后和四个好朋友办起了第一个养殖场,我负责技术指导。没想到,第一批养了半年多的母猪大批量流产,所有的努力打了水漂。我不顾家人反对卖掉房子,一家人搬到了养殖场,不分白天黑夜的忙碌。养殖场总算走上了正轨,当年盈利达到了200多万元。


    我们设立了养殖服务部,专门免费教授群众科学养殖,安排技术人员定期到各村教授技术,同时还提供种猪和饲料,并且订单回购。通过不懈努力,我们带动了全县3千多户群众,发展科学养猪2万多头,实现销售收入2千多万元,减贫带贫建档立卡户1250户,实现增收210万元,档卡户入股285户,分红逐年上涨。



    走出大山天地宽


    郑安礼 | 小矮人汽车服务连锁集团董事长 

                  

    20年前初中刚毕业,父亲就逼迫我要学一门技术。我盯上了“修车”。


    17岁时,和老板发生了争执,她把我的衣服、被子丢到了门外全是污水的地上,恶狠狠跺了两脚,并指着我“滚!”


    我辗转广州、杭州,边上班边学技术。一次加班不小心把左手摔断了,但因为承诺,只能忍痛,用右手把车间里的车全部修好。


    带着打工攒下的一万多块钱,2006年,我在昆明开起了第一家汽修店。后来我又在昆明首创了“汽车快修”的概念。


    2013年,一场大雨淹没了我5个店三十多辆车。我们主动联系客户,承诺把被淹车辆全部修复,并减免之前的所有材料和维修费。这些客户成了我们忠实的客户,“小矮人”快修也从1家到2家,现在连锁加盟店达100多家,成为了第一家遍布云南的快修连锁企业。先后吸纳了下岗人员、农民工和大学生人数达5000多人。


    作为西畴人,我要把这种可贵的“西畴精神”融入到“小矮人”企业文化当中,传承下去,弘扬开来!



    做弘扬“西畴精神”的坚定实践者


    蒋俊 | 中共西畴县委书记 


    我们成立“西畴精神”讲习所,建设石漠化展览馆,大力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教育活动。


    我们探索“五分钱工程”,引导群众每人每天节约5分钱,政府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聘请1400多名档卡户担任保洁员,实现了人居环境整治、就业脱贫增收和基层村民自治的“三重效益”;我们探索建立“幸福超市”,通过劳动兑现工分,工分换取物品,让群众知道好日子必须靠奋斗。


    我们还创办了“扶贫车间”、成立就业协会、建立管用的村规民约来规范干部群众行为。


    我们实施“十有十能”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将村干部纳入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开展村级“实干村”考核奖励。


    全县共有2名扶贫干部因公壮烈牺牲,5名扶贫干部受重伤,谱写了西畴脱贫攻坚史上的英雄壮歌。


    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省、州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地传承新时代“西畴精神”,确保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